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电子书PDF/EPUB/MOBI/TXT

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电子书PDF/EPUB/MOBI/TXT

作者: 李怀印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大学问
副标题: 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出版年: 2025-1
页数: 420

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jpg
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jpg

一、“现代化”视野下的世界地图

这里,首先要确定究竟什么是“现代化”(modernization)。

所谓“现代化”,可以分两层意义来谈。一是人们日常话语和大众传媒中常说的“现代化”。按照一般的理解,现代化就是让相关的事物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或者说使之达到“现代”的水准。因此,“现代化”这个词几乎可以用到各行各业。过去讲“四个现代化”,也就是要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这四个领域,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

但现代化还有另一层意义。作为一个学术用语,它不是指某个领域、某一层面或某个时期的现代化,而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在空间维度上囊括各领域的总体的现代化过程,同时也是在时间维度上涵盖不同阶段的整个的现代化过程。本书所要探讨的中国的现代化,正是宏观历史视角下的全面意义上的现代化。

这里,我把现代化初步定义为一个社会从依靠体力和手工劳动并且以地方内生技能为基础的传统经济,过渡到以非体力的能源结构为基础,以机器生产及信息处理为主的现代经济,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社会、文化和政治层面的全面变革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工业化带来人口就业结构的转型,也就是从以传统的农耕、渔猎或采集为主的就业形态,过渡到以制造和服务业为主,进而带来社会结构的转型,也就是从原先主要居住于乡村自然群落,到逐步向城镇集中,最终使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占绝大多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带来了更好的医疗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而且提高了全社会的知识水平和延长了平均寿命,重塑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使原来乡村社会中以家族和村社的整体利益及其精神诉求为中心的价值体系,逐步过渡到都市社会中以个人和核心家庭为中心、以个人成就和物质报酬为主要追求的价值观。最后,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变革,还不可避免地驱动整个社会的治理体系发生转型,使国家的权力结构和政策制定过程更能有效地体现日益多样的社会群体的不同要求,将越来越多的人群吸纳到政府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也就是走向政治的民主化。一句话,现代化是工业化、城市化、世俗化、民主化等一系列侧面所构成的全社会的转型过程。

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电子书PDF/EPUB/MOBI/TXT

标签
epub 历史
本站书籍信息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出版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网站本身并不存储相关资源文件,若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邮箱1093067294@qq.com,站长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