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二十个夜晚 徐英瑾
哲学的二十个夜晚 徐英瑾
该和敌人讲理吗?
囚徒困境
从《让子弹飞》这部电影来看,遇到不讲理的人时,与之说理不仅无效,还可能导致自己受伤,那么,在更为极端的敌对状态,例如战争状态下,说理是不是就更没有必要了?
其实,如果你发现你的敌人具备理性,而己方也具备理性,那么,与敌人讲理便可以得到双赢的结果。下面是一则真实的历史案例。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初春,为了报赤壁之战失败之仇,曹操再次率领大军攻打江东,双方在濡须口陷入僵持。孙权这时候做了一件很大胆的事:他乘上一条船探访曹军水军大营的虚实,还在曹军的乱箭中全身而退(后来罗贯中将这段历史改编成了“草船借箭”的故事)。事后,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上面写着“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曹操看了信之后,说了一句“权不欺孤”,就这样撤去大军了。
为何曹操精心策划的一次军事行动,就这样因孙权的8个字夭折了呢?曹操的推理过程有可能是这样的。
第一步:孙权有可能是在骗我,也可能不是,因此,春水要么会涨,要么不会。
第二步:假设春水不涨,那么就目前的战况而言,两军势均力敌,己方并不占优势。
第三步:假设春水涨,那么作为防御方的吴军会占优势,而曹军会处于不利地位(孙权敢于单船挑衅曹军并全身而退,就足以证明东吴水军在复杂水文条件下操控船只的能力更强)。
第四步:无论孙权说的是不是真的,曹军的处境都不可能改善,最多只能维持现状。
第五步:有胜利的可能,才有继续交战的必要,而根据上述分析,己方没有胜利的可能。
第六步:我应当撤军。
由上,我们也可以反推出孙权写这封信时的心理推演步骤。
作者: 徐英瑾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品方: 光尘
页数: 199
定价: 59
哲学的二十个夜晚.jpg
哲学的二十个夜晚 徐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