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电子书PDF/EPUB/MOBI/TXT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电子书PDF/EPUB/MOBI/TXT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jpg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jpg

本书分上、下两编及一堂附加课,上编“中国诗学七讲”由朱光潜先生以艺术、美学、心理学等现代视角分析讲解中国传统诗;下编“中国特色之律诗研究”由闻一多先生讲解律诗的知识和艺术特征;附加课“一堂词的赏析课”由浦江清先生讲授词曲美学特征,并重点讲解具有传奇色彩的《菩萨蛮》和《忆秦娥》。

第五讲:
诗与散文
在表面上,诗与散文的分别似乎很容易认出,但是如果仔细推敲,寻常所认出的分别都不免因有例外而生问题。从亚里士多德起,这问题曾引起许多辩论。从历史的经验看,它是颇不易解决的。要了解诗与散文的分别,是无异于要给诗和散文下定义,说明诗是什么,散文是什么。这不是易事,但也不是研究诗学者所能逃免的。我们现在汇集几个重要的见解,加以讨论,看能否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看法。
一、音律与风格上的差异
中国旧有“有韵为诗,无韵为文”之说,近来我们发现外国诗大半无韵,就不能不把这句稍加变通,说“有音律的是诗,无音律的是散文”。这话专从形式着眼,实在经不起分析。
亚里士多德老早就说过,诗不必尽有音律,有音律的也不尽是诗。冬烘学究堆砌腐典滥调成五言八句,自己也说是在作诗。章回小说中常插入几句韵文,评论某个角色或某段情节,在前面也郑重标明“后有诗一首”的字样。一般人心目中的“诗”大半就是这么一回事。
但是我们要明白:诸葛亮也许穿过八卦衣,而穿八卦衣的不必就真是诸葛亮。如全凭空洞的形式,则《百家姓》《千字文》、医方脉诀以及冬烘学究的试帖诗之类可列于诗,而散文名著,如《史记》,柳子厚的山水杂记,《红楼梦》,柏拉图的《对话集》《新旧约》之类,虽无音律而有诗的风味的作品,反被摈于诗的范围以外。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攻自破的。
另外一种说法是诗与散文在风格上应有分别。散文偏重叙事说理,它的风格应直截了当,明白晓畅,亲切自然;诗偏重抒情,它的风格无论是高华或平淡,都必维持诗所应有的尊严。
十七八世纪假古典派作者所以主张诗应有一种特殊语言,比散文所用的较高贵。莎士比亚在《麦克白》悲剧里叙麦克白夫人用刀弑君,约翰逊批评他不该用“刀”字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电子书PDF/EPUB/MOBI/TXT

标签
pdf 社科 诗词
本站书籍信息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出版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网站本身并不存储相关资源文件,若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邮箱1093067294@qq.com,站长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