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的嬗变MOBI,EPUB,AZW,PDF,TXT,KINDLE

作者: 杨德爱 / 杨跃雄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白族水神信仰体系的人类学透视
出版年: 2020-3
页数: 232
定价: 7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20164719

龙王的嬗变:白族水神信仰体系的人类学透视.jpg
龙王的嬗变:白族水神信仰体系的人类学透视.jpg

三 “海东”“海西”与社会差异

列维-斯特劳斯在研究南美洲的神话时,将简单的记诵作为阐释文化的唯一钥匙。但同样以研究神话和仪式闻名的英国学者杰克·古迪(Jack Goody)却不以为然。他通过对巴格尔神话多样性的研究,认为“神话因为存在多元形态,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也能产生不同走向” [30] 。神话显然是文化的一部分,但并不是一把打开所有问题的钥匙。神话来源于特定的历史地质状况,成为形构人类群体宇宙观的重要基础,但除了这种相对结构化的认知模式外,人类群体不同生计方式的形成和变迁也作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

洱海流域实际上分布着多个高原盆地,自北向南有洱源坝子、邓川坝子、大理坝子和凤仪坝子,坝子里面因为有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灌溉用水,自古以来便聚居了流域内大部分的人口。随着地质变迁和人为的对自然的改造,各坝子中的湖泊逐渐缩小,今天仅剩洱源的茈碧湖、邓川的西湖,以及洱海,而凤仪坝子中原有的湖泊则已完全干涸。洱源坝子孕育了南诏大理文明,也是滇西地区人口密度最高的盆地之一。除了有南北分水线之说外,在现实生活中,东西两岸的白族人为湖水所割,交通不便,也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及经济文化差异。在前现代社会,洱海东西两岸人们之间的交流十分不便,人员和物资的往来几乎只有轮渡一条路径,且乘船渡海风险极大,若遇肆虐的风浪则每每凶多吉少甚至会葬身鱼腹,因而一个区域的人们和陆上的邻居关系更为密切。在21世纪以前甚至更早的时候,洱海周边的各区域于行政上也由不同的县管理,如海东镇曾由宾川县管理,上关及双廊地区曾是洱源县的辖区。进入新世纪以后,当地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洱海才将其沿岸涉及的所有乡镇纳入大理市的管辖范围内。

但在旅游经济未惠及海东地区之前,该区域仅挖色坝和海东镇一带有些许良田,其余多是山地红土梯田,这些梯田只适合种耐旱的玉米和果树。彼时环湖公路尚未贯通,东西两岸的贸易交流多以船为交通工具。每逢大理、喜洲的集市日,东岸的人们便背些核桃、梨、板栗等山货,早早到码头坐船至西岸赶街,出售以后再买些稻米和生活用品。西岸的农民则喜欢乘船去赶海东集和挖色集。洱海东岸除了有便宜的火把梨,还有毛色呈红或黑的“海东猪”,这些猪结实抗病,深受海西农民的喜爱。苍山出产细腻精致的大理石,海东的玉案山则多出优质的花岗岩,以前海西人家要建新房,首先得雇大船至海东采购用来打基础的花岗岩。这些花岗岩还是烧制生石灰的好原料,因而海西的生石灰也须至海东采购。据张奋兴所著《大理海东风物志》所载,在玉案山南端的向阳湾原有两处古渡口:一个是塔村渡,古名叫“塔头渡”;一个便是向阳渡,古名叫“佛头渡”。这两处渡口相去不到1500米,主要航线是横渡洱海西至大理城、马久邑、龙龛,南至下关、凤仪(今满江),北至喜洲、沙坪、上关、挖色。此外,航线还可到洱源长育、双廊、海潮河、江尾,形成以海东为中心的海上交通网络。

本站书籍信息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出版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网站本身并不存储相关资源文件,若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邮箱1093067294@qq.com,站长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