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者归来MOBI,EPUB,AZW,PDF,TXT,KINDLE

经典杰作:长销80年,影响全球数代年轻人。关于20世纪美国文学、思想的时代记录​。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等美国黄金一代作家的精神浪游史

全新修订:增补三大珍贵内容。1934年本书初版结尾,中译版首度公开​。

​一切历史都是现实,每一代人都会经历的迷惘、叛逆与追寻梦想。
一部反映年轻人反抗陈腐价值观的历险记。一部有关艺术的目的、功能和作用的沉思录。

流放者归来.jpg
流放者归来.jpg

正是这种大师感,使得考利选择了哈里·克罗斯比的生活简史来作为本书的结尾。克罗斯比绝对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一个富家子弟,一个来自美国的流放者,一个唯美主义者,在股票市场崩盘六周后,他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后来被一个为他写传记的作家称为“转瞬即逝、如日食般猛烈的生命”。[8]考利似乎想说,这就是为艺术而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末路的缘由,就像埃德蒙·威尔逊在《阿克瑟尔的城堡》里塑造的阿克瑟尔和兰波这两个人物身上发生的一样。考利想通过对静止的艺术的批判来给我们做一个示范,艺术信仰将以行为描述为其理论基础。考利中肯地评价说,通过克罗斯比的故事“也许我们能回顾一下整个十年的文学史”。

众所周知,连考利自己也经常承认,他本打算用他那个才能远比克罗斯比高的朋友、诗人哈特·克莱恩的故事来结束对1920年代的文学评价。克莱恩同样是一个“转瞬即逝、如日食般猛烈的生命”,于1932年在加勒比海的一艘船上跳海自杀,结束了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但即使到了1951年,考利有机会重写本书的最后一章,他还是保留了克罗斯比的故事,而且还对它进行了扩充。尽管他增加了怀念克莱恩的内容(《吵闹的小子》,在本书的第七章),但哈里·克罗斯比的生与死,由克罗斯比的遗孀提供给考利的日记重新构思而来,证实了它更为直接也更为有用:“他(克罗斯比)那短暂的、并非特别出名的七年文学生涯恰巧包含了我想要阐述的所有主题。”尤其是,考利写道:“脱离家庭,在救护部队服役,在法国流放,然后还有一些别的主题,如波希米亚主义、艺术信仰、逃避社会、即使付出贫困与疯狂的代价也要捍卫自己的个性,然后是道德败坏的最后阶段,此时整个哲学基础都从内部瓦解了。”考利把克莱恩生命里最后几年那些痛苦的、隐私的故事写入了《金山梦》一书,这是考利写的一本1930年代的回忆录,出版于1978年。

1951年版的《流放者归来》在最后对1920年代的历史和氛围做了一个总结。在本书的末尾,社会正处在一个前途茫茫的边缘时期,就像一个人参加完通宵的派对,带着宿醉,带着模糊的、迟钝的自我意识,步入了阳光之中。从考利1951年的观点来看,当时的形势是有利的,事情或多或少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就像在任何一部出色的小说里,讲故事的人——在本书里,既是考利又是迷惘的一代——总能在最后对你吐露真相。“这是一个轻松的、快节奏的、充满冒险的时代,适合年轻人参与其中,”考利写道,“然而,当你走出这个时代时,你还是会感到一丝欣慰。”

在1934年完成本书的第一版时,考利的年龄在三十五岁左右,他在为他自己的人生、也为他们一代人的人生代言。这样的努力如果是出自一个年龄更大的人似乎更符合逻辑,因为他们经历了生活的锤炼,阅历也更为丰富。然而,在他晚年写的自传里,他的看法是这样的:“回忆录值得你在青年或中年时写,而且这样更有可能赢得读者,因为作者……积累了一个更为丰富的记忆宝藏。他可以在记忆中选择取舍,也可以直接去探索自己的潜意识:无论那里有什么,它们都是鲜活的,都是他需要的,也许还是这个世界需要的。”

考利亲自修订的《流放者归来》1951年版,就是您正在读的这本,用新的材料改写了初版的序言和尾声,不过主要还是为了对过去的文本进行润色。经过了十七年,考利的文笔当然更为优美了,而他的观点其实在初版里就已经分外鲜明了。

本站书籍信息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出版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网站本身并不存储相关资源文件,若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邮箱1093067294@qq.com,站长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