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承认而斗争:论社会冲突的道德语法 (思想剧场)MOBI,EPUB,AZW,PDF,TXT,KINDLE
法兰克福学派经典代表作,重新思考社会冲突,用爱、权利、团结构建共同体社会。
在这部作品中,对应于三种形式的承认,霍耐特区分了三种形式的蔑视:身体侵害、法律侵害和个人尊严的侵害,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批判工具。霍耐特的承认学说对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为承认而斗争:论社会冲突的道德语法 (思想剧场).jpg
第五章
主体间的承认模式:爱、法律和团结
米德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资源使黑格尔“为承认而斗争”理论出现了“唯物主义转型”。在米德那里,换用一种经验假设形式重新凸显出来的,不仅有青年黑格尔的一般前提,即人的实践同一性结构是主体间承认的前提,而且还有对承认的不同阶段进行理论区分,甚至对介于这些不同阶段之间的斗争的进一步肯定,在米德那里也有了一种相应的后形而上学概念和自然主义概念。因此,利用米德的社会心理学资源,我们就可以把耶拿时期黑格尔以天才的创造性所构想的萌芽思想,作为具有规范内容的社会理论的主导线索。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结合相互承认关系结构内部的规范要求,来解释社会变革的过程。
这种社会理论的出发点必须是实用主义者米德和青年黑格尔在原则上达成一致的基本思想。这就是,社会生活的再生产服从于相互承认的律令,因为只有当主体学会从互动伙伴的规范视角把自己看作是社会的接受者时,他们才能确立一种实践的自我关系。不过,只有当这个一般前提包含了一个动力要素时,它才具有解释效力。上面提到的律令,坚实地扎根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它提供了规范上的压力,迫使个体逐步解除施加在相互承认意义上的束缚,因为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在社会中表达不断扩展的主体性要求。在这个意义上,个体化的人类历史过程就离不开相互承认关系不断扩展这样一个前提。但是,只有把这种发展假设再次与社会生活过程中的事件联系起来,它才能成为社会理论的基石。正是社会群体的道德斗争,即他们集体的努力,才有助于在制度上和文化上建立起新的相互承认形式,由此,社会变革在规范意义上才成为可能。黑格尔在他的承认理论中以唯心主义的方式完成了向冲突模式的转向,而米德以一种明显的“唯物主义”方式完成了同样的转向。在转向过程中,两位思想家不同于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和尼采的思想传统,对社会斗争作出了新的解释,使得社会斗争可能成为社会道德发展的结构力量。但是,在我能够对心目中的社会理论的本质特征作概要阐述之前,首先必须系统地澄清两个为黑格尔和米德的承认理论所固有却未曾得到发展的前提。第一,两位理论家似乎都把承认的形式分为三个部分,这种三分法需要加以论证,但这种论证迄今为止一直没有做到。究竟在什么程度上,这种区分在社会关系的结构中具有现实有效性,这本身就是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撇开我们迄今为止所讨论的文本,具体方法在于,使它们与经验研究的结果大体吻合起来。下面的论证将采取一种具有现象学取向的类型学方式,旨在描述承认的三种模式,以便用个别科学的材料从经验上对它们加以检验。这里的关键在于找到明确的证据,说明相互承认的各种不同形式,像米德的社会心理学概要阐明的那样,实际反映了实践的自我关系的不同层面。以这种类型学为基础,我们可以转向黑格尔和米德留给我们的第二个使命,因为他们在其理论概念的核心内容上语焉未详。因为,两位思想家都不能准确认识到产生压力驱动历史过程中凸现承认斗争的社会经验。无论在黑格尔那里,还是在米德那里,我们都没有发现一种对蔑视的系统思考。蔑视,作为对应于承认关系的否定等价物,可能迫使社会行为者认识到他们被拒绝承认。所以,在第六章里,我们将系统地区分不同类型的侮辱和伤害,努力填补这个空白。这将再次联系到承认的类型学,因为我们也可以按照一个人在主体间获得的自我关系所受到的伤害和毁坏的层面来区分蔑视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