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MOBI,EPUB,AZW,PDF,TXT,KINDLE

1920年代,梁启超倾注全部热情的三十场讲演:关于教育的出路,和青年的自救。

70后梁启超越过80后“新青年”,对90后、00后“新新青年”说: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

​当时深受其影响的“新新青年”有:梁漱溟、钱穆、贺麟、唐君毅、周恩来、梁实秋、徐志摩、张荫麟、周传儒、吴其昌、陆侃如、刘节……

精校整理,并加前言、导读、题解、简注。

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jpg
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jpg

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
1923年1月13日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

(李竞芳 王觉新 笔记)

题解:梁启超在东南大学讲学半年,离别前夕(1923年1月13日),结束东大的讲课,并充满深情地发表课毕告别演说。东大讲学时期,他留给学生的印象是:“广额深目,精力充沛,语音清晰,态度诚恳”,“挟带云南口音的普通话”;“当时第觉其和易近人,乐于奖掖后进少年”。在告别演说中,梁启超先略谈如何治学的方法,然后重点谈如何救治当时教育中的“精神饥荒”问题,认为为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救“精神饥荒”。如何救呢?梁启超认为,重在确立高尚的人生观,其内容为相信“宇宙未济,人类无我”,具体而言:一是认为宇宙是不圆满的,正在创造中,故人生只是努力向前,不忧成败;二是人(我)不能独立存在,实际上没有一个独立的“我”,只是“毋我”“无我”,故不忧得失。不忧成败,不忧得失,当然人生兴味盎然,精神不衰。梁启超严厉批评了现代美式教育所造成的“精神饥荒”的状态——“忙”,从生忙到死,使人变成消化面包的机器或供给宇宙间物质运动的燃料,从而丧失了人的精神价值、人格尊严,使人无限地苦闷、彷徨和失望。如今社会更是高速发展,虽然带来了物质的一片繁荣,但造成了人的高度的“忙”以及情绪上的“烦”,丧失了生活的悠闲和精神的快乐。故梁启超的批评似乎更是对我们当代而发,他提出的人生观或许能为我们忙碌而迷茫的人生提供一个指南。
标题为本书编者所加。

诸君,我在这边讲学半年,大家朝夕在一块儿相处,我很觉得快乐。并且因为我任有一定的功课,也催逼着我把这部十万余言的《先秦政治思想史》著成,不然,恐怕要等到十年或十余年之后。中间不幸身体染有小病,即今还未十分复原,我常常恐怕不能完课,如今幸得讲完了。这半年以来,听讲的诸君,无论是正式选课,或是旁听,都是始终不曾旷课,可以证明诸君对于我所讲有十分兴味。今当分别,彼此实在很觉得依恋难舍,因为我们这半年来,彼此人格上的交感不少。最可惜者,因为时间短促,以致仅有片面的讲授,没有相互的讨论,所谓教学相长,未能如愿做到。今天为这回最末的一次讲演,当作与诸君告别之辞。

诸君千万不要误解,说梁某人是到这边来贩卖知识,我自计知识之能贡献于诸君者实少。知识之为物,实在是无量的广漠,谁也不能说他能给谁以绝对不易的知识,顶多亦只承认他有相对的价值,即如讲奈端[1]罢,从前总算是众口同词的认为可靠,但是现在,安斯坦[2]又几乎完全将他推倒。专门的知识尚且如此,何况像我这种泛滥杂博的人,并没有一种专门名家的学问呢?所以切盼诸君,不要说我有一艺之长,讲的话便句句可靠,最多,我想,亦只叫诸君知道我自己做学问的方法。譬如诸君看书,平素或多忽略不经意的地方,必要寻着这个做学问的方法,乃能事半功倍。真正做学问,乃是找着方法去自求,不

本站书籍信息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出版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网站本身并不存储相关资源文件,若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邮箱1093067294@qq.com,站长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