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中有东: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MOBI,EPUB,AZW,PDF,TXT,KINDLE
作者: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编 / [美]包华石 主讲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
译者: 王金凤
出版年: 2020-1
页数: 464
定价: 59.00元
装帧: 精装
西中有东: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
政体与大众
托马斯·霍布斯对于政体有着更为复杂的思考,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在君主的唯一意志下对于大众迥然相异的观点进行统一的必要性。碰巧的是,柳宗元的友人及同僚白居易(772—846年)也意识到芸芸众生天生就彼此不甚相同,并且需要被统一起来。但是,他的推理论据与霍布斯存在很大的不同:
《传》曰:“人心不同,如其面焉。”故一人一心,万人万心,若不以令一之,则人人之心个异矣。……然则令既出,而俗犹未齐者,由令不一也。(25)
这里的“心”字,意思就是见解立场,与孟子所使用的表达“民心”——即来自人民的支持——有着相同的意思。根据此句之观点,我们很容易以为白居易对于人民的认识与1559年英国议会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即应该通过普遍遵守的法律把人民统一于某种特定教导之下,比如宗教教导。但是,随后我们发现,这并不是白居易真正所想说的事情:
盖谨于始,慢于终,则不一也。……急于贱,宽于贵,则不一也。行于疏,废于亲,则不一也。且人之心,犹不可以不一而理;况君之令,其可二三而行者乎?(26)
与霍布斯一样,白居易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是法律的执法对象,每一个人都拥有与他人在某些方面不一样的看法。白居易还认识到这种不一致会为政府带来一些问题,但他并没有打算要通过使他们臣服于统治者的意志或是服从于统治者的信仰,来把这些多种多样的主体统而为一。白居易完全不打算改变人民的主观意志,即民心,而是从制度上寻求解决之道:法律平等地适用于所有人而不论其社会等级。这样一来,法律就可以被视为是公正的,因此即使是有异议的人也会接受。换句话说,通过承认不同且多样的主体的合理性,白居易重新定义了政体中的人民的角色。统一的责任并不取决于纳税人,而是取决于应当公平执法的政府。
白居易的友人柳宗元同样希望通过更改施政权力的定义,继而调整施政权力的指向,以改造政体中人民的角色: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27)
这段话的新奇之处在于其中颠覆性的观点:对于赋税的缴纳使得纳税人成为了官员的指挥者,这是对当时规范性事态的一大逆转。对于唐代的官员来说,他们或许很难理解“平于”这个语汇。地方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其家族较高的社会地位而被拣选出来的,仅仅一介平民如何能够和这样的地方官有同等地位呢?正如之前的章节所指出的,政治平等要求法定的权力应该处于国家之手,而不应该在世家大族手中。柳宗元对于“职”的使用说明了他对于“职”的理解,不过这样的安排终其一生都不可能实现。但是,柳宗元的著作启发了一大批宋代的政治家,以至于他的大多数基本理念都或多或少地被吸纳进了宋代的行政管理结构。这表明我们不能以霍布斯式视角想象宋代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