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与世情:晚清历史的侧影-电子书下载
作者: 十年砍柴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副标题: 晚清历史的侧影
出版年: 2020-6-1
家国与世情:晚清历史的侧影.jpg
吾友李礼以大著《求变者》见赠,该书叙写了清末到民初十位士大夫在内政腐败、外侮频加、民生艰难的时局中,追求由变而日新之道。作者游其地,读其书,析其人,考其思想流变,解其所处历史大势,为我近来所读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清光绪甲午(1894)恩科状元、江苏南通人张謇是书中十人之一。在清末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的“求变”之路中,张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状元实业家”已成为其历史脸谱,其在南通兴办实业、教育、试行市民自治所取得成就亦为今人所肯定,至今仍是南通这座滨海城市的荣光。
在清末那个大时代里,“求变”的人不知凡几。譬如行旅,前路堵塞而求改弦易辙是人之本能,关键是知“求变”之必须,且需有“善变”之才能。张謇可谓当得起“善变”。
张謇少年神童、青年名士、中年状元,加上曾入吴长庆幕,随其驻守朝鲜多年,其才华、其见识自是非凡。但我总认为张謇为人是太聪明,太知权善变了。在重大的历史时刻,他总能尽快地占据道义优势,掌握话语权,并与当时实力最强者结盟。
以张謇亲身经历的两大历史事件为例:一为甲午中日之战;二为武昌起义而致清帝逊位,民国诞生。张謇的所作所为体现其“善变”之特点。
甲午恩科,张謇因为帝师、军机大臣翁同龢的多方运作,才得以大魁于天下。翁师傅善于利用权势而市恩,来延揽天下名士为自己的门生,从而增强在官场的实力。张謇这位同乡名士,早就入了求才若渴的翁师傅彀中。为了张謇得状元,翁同龢可谓操碎了心。甲午殿试排名第一的读卷大臣亦是状元出身的张之万,本来张之万心目中的状元人选是湖南茶陵籍的尹铭绶,尹是做过两广总督的谭钟麟的孙女婿,谭延闿是其妻子的叔叔。
翁同龢极力游说张之万同意自己的状元人选,还做通了收卷官翰林院修撰黄思永的工作。翁师傅权倾朝野,黄思永当然要给面子。收卷时,黄思永看到张謇试卷中有一字空白,有科考经验的人知道,这是挖了一个错字,却忘了填补正确的字。据《世载堂杂忆》记载:“黄即取怀中笔墨,为之补书。”(1)黄思永又看到一处错,原来张謇将单独一个“恩”字抬格,但上面缺了一个“圣”字——清代行文,逢“圣”“皇帝”必须抬格表示尊重。于是,黄思永又给张謇补了个“圣”字。
有翁同龢的力挺,加上收卷官的“擦屁股”,张謇在四十一岁那年中了状元,而尹铭绶屈居榜眼。至于茶陵谭家,大概没有状元命。光绪甲辰科(1904)中国最后一次会试中,谭延闿得了第一名(会元),殿试只得了二甲第三十五名。据说谭延闿进三鼎甲本来没问题,但慈禧太后最后圈前三名时,看到谭延闿是湖南籍且又姓谭,便心生恶感(因为和谭嗣同同姓同省),他就被赶出了一甲。
张謇当然对翁同龢的恩惠没齿难忘。那一年(1894年),正碰上因为朝鲜问题导致的中日纷争。因为张謇在朝鲜历练多年,翁师傅极为看重他的意见,他事实上成了翁同龢在中日问题上重要的决策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