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经济学MOBI,EPUB,AZW,PDF,TXT,KINDLE
作者: 李嗲Lydia / 温智凡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不可逆的短视频与直播浪潮
出版年: 2020-8-1
人人经济学:不可逆的短视频与直播浪潮.jpg
抖音成企业标配
“双微一抖”是2018年最有影响的公关梗之一,它成功地让抖音成为各个企业官方账号运营的标配。对于企业而言,抖音真的是一个领导们看不懂,又十分想要争夺的“兵家必争之地”。
但是,究竟要在抖音版块投入多少经费、多少人力,期望获得怎样的回报?大家都是一头雾水。因为决策成本过高,大公司在短视频平台的营销步伐反而远远落后于“个体户”们。
过去的半年中,我至少为十家企业的抖音号做过咨询服务,也通过代运营的模式成功帮客户造出三个粉丝量在15万左右、条均播放量100万左右的抖音号。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具体了解了一些企业及其执行团队千奇百怪的错误认知与困惑。
◇ 错误认知1:抖音上不就是一群小年轻唱唱跳跳嘛,让我们公司的“颜值担当”去跟拍一些视频就可以了
那些在2013年~2015年没有做好微信公众号的企业决策者,在2019年同样很难将抖音号做起来。根本原因是他们不了解新媒体和短视频,更别提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了。
抖音下沉速度之快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从“专注新生代的音乐短视频社区”转型为“记录美好生活”还不到一年时间,抖音上的视频门类已经五花八门,比如知识、技巧、职场、搞笑和萌宠,等等,且不同垂直领域下都有大号诞生,远远超越了最初唱唱跳跳、对对口型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时代了。
直到2018年10月,还是会有企业决策者认为“用高颜值的年轻人随便拍拍就能火”。其实换一个角度想,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机器是很懂用户喜好的,打开这些决策者的抖音号,不难发现,大多数视频的内容就是一些年轻人唱唱跳跳——要知道,大数据会直接为我们推送个人经常观看的视频类型。
掉队的企业还在想方设法上电视台,上报纸,或者绞尽脑汁写公关稿,而优秀的企业经营者看到抖音的兴起却会将其视为机会。
IP(人设)是包括抖音在内的众多短视频平台的核心,企业抖音号也应该顺应这一规律。只有保证账号定位清晰、视频内容优质、账号运营活跃和用户反馈及时,才能增强用户黏性,为长效运营打好基础。那些一拍脑门就开始胡乱尝试的企业账号多半不会长久存在下去。
与之相似,还有一些企业经营者认为,负责做“双微”图文媒体运营的员工可以顺带着就把抖音也做了。是的,企业之前运营微博和微信的经验可以拿来直接借鉴,但我们要知道,这样的经验绝对不应该是简单的迁移。
图文和视频的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个人账号和企业账号的属性和定位也有着天壤之别,所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企业的抖音号。
企业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找合适的人或团队,依据抖音平台和用户的特性进行内容运营的深度规划。
◇ 错误认知2:我们这个行业压根儿不适合做抖音
聪明的企业经营者看到的永远是机会,迟滞的企业经营者看到的都是挑战。我承认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做抖音号,且绝大多数To C(面向用户)企业可预见的回报周期要比To B (面向企业、政府机构)的企业短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策划者或执行者就可以拿行业来当挡箭牌。
一个做人力资源的朋友曾跟我抱怨说:“不知道老板抽什么风,非要逼着我们做抖音,我们这样的公司怎么可能适合做抖音?”
我便推荐给他一条抖音视频——《HR乔先生》。视频中,博主将日和风与无厘头非常巧妙地运用到HR(人力资源管理)行业,而这不就是招聘行业的新媒体和短视频团队应该做的吗?
对脑洞够大、功力够深以及涉猎够广的人来说,就是给他一堆泥土,他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反之,你就算给他一堆金子,他也会嫌金子太硬、太晃眼。
很多时候,不是企业和产品本身不适合在抖音上做宣传,而是决策者和执行人的认识不够深刻或无经验可借鉴,遇到这样的情况,企业应该考虑及时寻求外部专业团队的帮助。
◇ 错误认知3:曝光不重要,销售转化才是“真枪实弹”
不客气地说,对流量的理解越浅薄,企业经营者的目光就会越短浅。获客和间接销售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越重,市场团队就会越着急。
首先,流量是转化的前提。用户都没有机会看到你的品牌和产品,谈何销售转化?
还有一些企业会故作专业地问:“销售转化率如何?”通常,我会让他们做一个简单的算数:如果只有100播放量,就算转化率为百分之百,也只能卖100件货而已。相较之下,如果有1000万的播放量,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转化,也能卖1000件货。
其次,内容质量直接决定流量大小。生产优质内容是账号运营的基础,去中心化的推荐机制,决定了企业号和个人账号一样——要想“C位”胜出,就得提高内容质量。
我们要知道,内容优质与呈现形式优质差别巨大,一板一眼的说教视频在抖音上往往会死得很惨。在娱乐和社交属性浓厚的氛围中,要想产出优质视频,就得让内容足够接地气,要学会揶揄、搞笑、讲故事,还要懂得引发观众的探讨和互动(见图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