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激荡300年MOBI,EPUB,AZW,PDF,TXT,KINDLE
本书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历史和政治,追溯300年金融激荡的进程,解读金融的力量,回答金融的走向,是一本上乘的金融史通俗读物。
金融用财富诠释历史。
作者以时间为序叙述了从资本主义萌芽诞生至今的西方世界300年的金融史。
根据金融历史的发展,提出了三条金融定理:本金比利息更重要;拯救比惩罚更重要;仅靠市场调节,金融行业有可能不存在扩张的边界。
金融激荡300年.jpg
桃花源里无金融
国家经济政策的真谛并不全都在于发展经济、促进资源有效流动、提高社会总体福利,更在于均衡各方利益、平衡国家和民族长短期利益。西方经济学所谓“个人经济理性”以利润最大化为公理性假设,从社会整体福利来看,个体理性的东西往往是集体非理性,尤其在金融市场。
举一个例子,金融除了投资实业,还可以实现资金自我循环:把资金融入实体经济,要研究市场、选择企业、研判风险,还要面临烦琐的手续,最重要的是还要承担风险;相反,金融机构的信誉一般来说总比实体企业高,即使有风险一般也不在当期。
对金融来说,同样是一块钱,从泡沫里赚来的、从实体经济赚来的,有区别吗?
对金融机构来说是没有区别的,钱就是钱,资金自我循环一样能产生收益。仅从银行个体来看,实体经济收益确实不高,但风险又挺高,个体经济理性有错吗?答案显而易见。一旦资金陷入自我循环就会难以自拔,实体经济就会失血,在个体理性引导之下,最终丧失集体理性。
极端情况下,金融业如果利用资金占有的先发优势做出仅具备个体理性的决策,结果必然是:钱从实体经济中来,到金融中去,最赚钱的行业变为玄学。此时,泡沫一旦形成,人们就只听故事,不看现实,投资者就只看现金流,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故事里想赚多少钱就有多少钱,实体经济却需要实实在在赚到钱。
当人们想要多少钱就有多少钱时,泡沫的盈利逻辑就会变成钱从公众兜里来,到骗子手中去。看起来绚丽的泡沫最终一定会破灭。从郁金香泡沫到全球金融海啸,所有金融危机都是这样开始的,又都是这样结束的。
天下之财,止有此数,不在金融,便在实体。
公共政策的关注点就是遏制集体非理性,这才是国家权力存在的真谛。在美国建国的时代,新兴工业部门属于先进生产力,传统农业相对缺乏效率。汉密尔顿偏执地认为,银行就应该支持最有效率的部门——工商业,至于农业,靠天吃饭足矣,根本用不着找银行贷款。
他这样描述道:一旦制造业建立起来,并在我们中生根,就会给美国的未来开辟一条伟大光明的道路,并能对付任何暴君的干涉……
汉密尔顿不仅这样想,还这样做,而且确实做到了。1792年,汉密尔顿提出并运作美国国会通过《铸币法案》,该法案以联邦政府的名义规定了美国金币、银币的铸造标准。这本无可厚非,自由铸币时代也是有规矩可寻的,问题是汉密尔顿在其中偷偷埋下了一颗地雷——各州银行可以按联邦标准铸造金币和银币,但禁止各州银行发行纸币,只有美国第一银行才有权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