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讲坛丛书(套装共5册)MOBI,EPUB,AZW,PDF,TXT,KINDLE

三联讲坛丛书(套装共5册).jpg
三联讲坛丛书(套装共5册).jpg

本书虽然属于讲演录性质,不像正规的学术著作那样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我以为,其学术性绝不应因此而有所降低,相反,书中许多方法论的问题国内尽管讨论得也不少,但像本书这样将方法论用于研究哲学史和哲学中的具体个案的却并不多。明眼人大概可以看出,我的哲学思想的底色还是基于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传统,但我已将这一传统和现代西方哲学,特别是胡塞尔现象学所带来的新思路进行了融合,并由此使这一传统具备了更为锐利的思想锋芒。我致力于证明,现代西方哲学其实并没有和“古典”哲学相脱离,恰好相反,它使得古典哲学中的那些精华部分得以展现出自身的全部生命潜能。

有不少年轻朋友都在猜测,我多年以前就在预告我将构筑自己个人的哲学体系,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其实仔细读过本书的人几乎已经可以看出,就其最高原理而言,我的哲学思想基本上都已经在这里面体现了,尤其是《辩证逻辑的本质》《道家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和《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诸篇,都已经可以从中看出一种“体系”的苗头。再加上我于2013年给本科生讲“哲学导论”课后所作的录音整理(最近将以《哲学起步》为题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更是直接将我想要表达的哲学通过讲课的方式进行了通俗化的引导。我设想,我所要建立的哲学大概不会像许多哲学体系那样,为了成体系而搞得晦涩不堪,在纯粹概念的王国里天马行空地遨游,而会尽量接“地气”,尤其是接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地气。因此,正如本书所呈现出来的那样,我的哲学几乎注定是建立在中西哲学和文化的比较之上的。当然,我的中西比较至今还是文化批判性的,而在正式的哲学体系中,它将更多地是描述性的,批判毕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当我们达到了对中西双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后,就可以着手来考虑如何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建立起当代的一种更加彻底的哲学思维了。

不知不觉,我明年也即将跨入70岁这一阶梯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却一点也没有这种感觉。就我的自我感觉而言,我觉得我还只有40多岁,正是大干一场的时候。我自己有时候都感到奇怪,我为什么没有年龄的概念?也许是因为,我每天与之打交道的都是些永恒的对象,哪怕我考虑当前的时代,也是着眼于未来几百年。我常常想起古希腊的那些哲学家,好像基本上没有早死的,除非他自杀(就连自杀都是为了永生)或是被迫害致死,差不多都能够活到80多岁,考虑到当时低下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水平,几乎是想活多久就活多久。他们都能够活到把自己想干的事情干完。和现代那些郁郁寡欢,甚至惶惶不可终日的哲学家相比,我觉得古代那些哲人更为亲切。我必须像他们那样,好好计算我的生命。

作者简介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东亚与中国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1998,2000;韩文本,2013;英文本,2014,2018)、《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从六世纪到十世纪》(1995,2007)、《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2011;韩文本,2013;英文本,2017;日文本,2019)等。
  邓晓芒,1948年生,初中毕业即下乡插队当知青,10年后回城当搬运工,1979年考上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研究生,1982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被评为教授。2009年转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2018年被聘为湖北大学资深教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杂志主编,专攻德国哲学,同时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
  钱理群,1939年3月生于重庆,祖籍杭州。1960年毕业于人民大学新闻系,在贵州任中专语文教员18年。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为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和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近年关注中学语文教育问题。2002年8月退休。
  主要著述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心灵的探寻》、《20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合著)、《周作人传》、《周作人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绘图本中国文学史》(合著)、《名作重读》、《压在心上的坟》、《1948:天地玄黄》、《学魂重铸》、《拒绝遗忘:钱理群文选》、《对话与漫游——四十年代小说研读》(合著)、《话说周氏兄弟》、《走进当代的鲁迅》、《返观与重构: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与鲁迅相遇》、《生命的沉湖》等。
  洪子诚,生于1939年,广东揭阳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着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与人合着)、《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与人合着)、《中国当代文学概说》、《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在北大课堂读诗》、《材料与注释》、《文学的阅读》等。

本站书籍信息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出版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网站本身并不存储相关资源文件,若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邮箱1093067294@qq.com,站长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