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霸到上海:在临界状态中生活 MOBI,EPUB,AZW,PDF,TXT,KINDLE
作者: 孙歌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一頁folio
副标题: 在临界状态中生活
出版年: 2020-5
页数: 304
定价: 68.00元
装帧: 精装
从那霸到上海:在临界状态中生活
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致韩国读者1
《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这次得以完整地在韩国出版,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这几年我获得了一些机会访问韩国,结识了令人尊敬的韩国老一辈思想家,也有幸与韩国优秀的知识分子们一同工作;对我而言,韩国社会与韩国文化是富有魅力、令人尊敬的,我的写作有机会被翻译成韩文,对我而言自然是无尚荣幸的事情。
近年来,似乎东亚这个话题越来越热,尽管东亚经济共同体这一现实的目标实现得并不顺利,但是东亚作为一个话题,正在受到以往所没有的关注。关心东亚的并不仅仅是东亚人,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东亚这个范畴来自美国乃至西欧。想想看,美国很多大学里都有东亚系或者东亚研究中心,欧洲的不少地方也是一样;而在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里,东亚研究中心方兴未艾,东亚研究尚未成为一个固定的领域。应该说,东亚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中国并非它的发源地。
这几年我也投入很多精力进行“东亚研究”,然而当“东亚”在中国社会也成为一个话题时,有个疑问却越来越挥之不去: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
收在这本书里的文字,是近几年我在东亚的不同地域中感知、思考和整理的问题。对我而言,本书仅仅整理了我的问题,仅仅是我思考的开端。
东亚是个什么样的范畴
我们今天谈论的东亚,如果不考虑东南亚的话,似乎是指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个范畴其实远远小于地理意义上的东亚。即使仅仅谈东北亚,东亚也包含着朝鲜与蒙古,有人认为越南作为曾经的儒学文化圈的一个成员,也应该包括在东亚之内。但是中日韩的框架自有它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现代化”。“东盟加三”的框架,就是把中日韩视为一个可以整合但无法整合的现代化区域共同体的。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朝鲜战争以来的冷战格局来看东亚,那么,东亚就变成了“六方会谈”的结构,不仅南北韩都在内,甚至算不上东亚国家的俄罗斯和美国也都进来了。如果往回看,历史上的东亚则被视为一个儒学地域文化圈,汉字在不同社会里以不同方式使用,曾经使这个区域具有某种望文生义的“同文同种”的亲缘性。而就中国自身而言,由于中国与亚洲的东南西北部分都接壤,东部地区可以谈东亚,对于与南亚、西亚(或曰中东)接壤的中国西部地区而言,东亚却是个有些隔膜的概念。
所以无论怎么说,东亚都无法作为一个单一自足的范畴成立,它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指称不同对象,也在不同时期被不同主体所指称。所以,我们只能在历史语境里谈论东亚,也只有这样谈论才有意义。
近年来,亚洲和东亚这两个范畴常常被互相替代,有些人在谈东亚的时候可能使用“亚洲”这个概念。这并不能仅仅归咎于概念不清,“亚洲”与“东亚”的互换使用有历史的理由。在20世纪初期,以日本赢得日俄战争的胜利为媒介,“亚洲”一度成为有色人种的代名词。尽管亚洲这个概念原来是欧洲人发明的,并且它也是欧洲人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为了区别自我和他者而设置的,但是,近代以来不得不面对欧洲殖民者的亚洲广大地区,在接受这个概念的同时反过来赋予其新的含义,于是就产生了作为有色人种代名词的亚洲概念。当年孙中山在从欧洲坐船归国途中,就曾经被阿拉伯人误认为日本人,为日本打败白色人种而高兴,使孙中山发出了“日本战胜俄国,便生出亚洲民族独立的大希望”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