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张大春传奇笔记体小说(全4册)MOBI,EPUB,AZW,PDF,TXT,KINDLE
张大春,历时十余年华丽收官,“春夏秋冬”系列全集,重述历史传奇《春灯公子》《战夏阳》《一叶秋》《岛国之冬》中文版首度完整呈现。
从文人墨客到神鬼传说,既有凭借一条咸鱼平步青云的拍案惊奇,也有勾心斗角的权势斗争。
江湖林野,奇人异事,飞贼走盗,神鬼传说……一切人间稀奇事,都是“听说”而已。
说书人张大春传奇笔记体小说(全4册.jpg
帽子里的蝎针
皇帝如此,臣下也不得不如此。皇帝既然要隐匿他统治的意思,臣下当然也该有一套隐匿他分润统治权力之意的手段。于是就有所谓“征士”这个词儿。“征士”是个什么意思呢?如果把“征”看做动词,把“士”当成宾语,则“征士”就是皇帝征召贤良的行动;如果将这二字看成是一个复合词,则“征士”反而是“不接受朝廷征聘的隐士”了。
“不接受朝廷征聘”和“朝廷不予征聘”在现实中的结果是一样的,可是其间的差别大了。颜延之为陶渊明作《陶征士诔》,说他:“有晋征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可说是不惜把陶渊明形容得都有些呆了。在《昭明文选》六臣注本里,张铣为这篇著名的诔文作题解时写道:“陶潜隐居,有诏礼征为著作郎,不就,故为征士。”陶潜也许真不想去编国史,可是由他起,“征士”成了一种极有价值的资格。清代的赵瓯北《陔余丛考·征君征士》有云:“有学行之人,经诏书征召而不仕者,曰征士,尊称之则曰征君。”
至于“征君”这个尊称,起源更早,东汉时代的黄宪富于学,他的朋友劝他去做官儿,他也不推辞,到京师洛阳去打了个转,就回家了——至于转这一圈,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我们不会知道,我们只知道他“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征君’”。
征君也罢,征士也罢,明明有一个“不接受”的事实在,可这事实部分却越来越不重要了。人们大可以这样说:陶渊明没肯干著作郎,但是毕竟当过彭泽令不是?既入功名场中,像黄宪那样“暂到京师而还”地跑上一趟,毕竟也十分可疑。坦言之:征而不就,反而成了一种资格。就如同皇帝所标榜的一样:进取,不是出于被征召者主观的渴望,而是出于来征召的他者。
《儒林外史》里头有个庄绍光,“十一二岁上就会作一篇七千字的赋,天下皆闻。此时已将及四十岁,名满一时。他却只闭户读书,不肯妄交一人。”可是杜少卿和迟衡山一去拜访,他说见也马上就见了。这还不算,当杜少卿提出祭泰伯祠的大拜拜计划,请庄绍光帮忙考订“要行的礼乐”之际,庄绍光又立刻告诉他:“但今有一事,又要出门几时。多则三月,少则两月便回。”到底是什么事呢?原来是一个刚从浙江巡抚调升礼部侍郎的徐穆轩把庄绍光给“荐了”,“奉旨要见,只得去走一趟。”庄绍光成了庄征君了。“荐了”你,你就要去见吗?庄绍光的说词是:“我们与山林隐逸不同,既然奉旨召我,君臣之礼是傲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