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向花园安放灵魂MOBI,EPUB,AZW,PDF,TXT,KINDLE
13位作家、哲学家的人生剪影:13位伟大作家、哲学家,13种自然人生,
踏上了从自然到自我的追寻之旅,你只是从此发现另一个更真实的自我。
文笔自然优美,又蕴含深刻的思想,读这本书就像和一个博学的朋友在繁茂的花园里散步。
应向花园安放灵魂.jpg
除了更直接的身体原因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普鲁斯特独特的哲学观。他不仅仅试图重拾过去,他的想法具有更普遍的意义。他相信,细微的事物和细节可能是通往更丰富和广阔思想的道路。这个想法正是普鲁斯特成熟的哲学思想的核心。
说普鲁斯特具有“哲学思想”似乎不太恰当,毕竟很多人认为他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直到中年,他都被讽刺成一个万金油、半吊子、社交名流——一个没有天赋、眼光和智慧的家伙。《新法兰西》杂志拒绝出版他小说的第一卷,对他十分轻慢,用安德烈·纪德的话说,他不过是个“势利小人、文学票友”。后来纪德和他的同事又推翻了前言,对普鲁斯特深表歉意,并以慷慨的报酬与他签下了出版合同。但他们最初的印象很说明问题,普鲁斯特被大家视为一个有天赋却浅薄的花花公子,徒有其表。他也许是个和蔼可亲的怪人,但是从公众的眼光来看,他太忧郁、多疑、装腔作势、无所事事,根本写不出真正的杰作,即使他的故事或评论很吸引人,也缺乏真正深刻的哲学洞察。他假模假式、参加各种时髦聚会、他的审美观,这些全都高调地显示着他的肤浅与堕落。对许多同龄人来说,普鲁斯特就是一只斑斓的鹦鹉。
但后世的人给了他更多的敬重。美国传记作家埃德蒙·怀特写道:“他是伟大的哲学小说家。”虽然普鲁斯特不是一名学者,但他在自由的孔多塞学校里确实非常喜欢哲学。普鲁斯特从十一岁到十七岁就读于这所学校,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学生,常常因生病缺课,所以他早年的成绩并不十分出色。尽管如此,马塞尔还是非常聪明、真诚而富有激情,具备了学好哲学的一切品质。在学校的最后一年里,他开始上玛丽·阿尔方斯·达鲁的哲学课,并且在《欢乐与时日》中称她为“伟大的哲学家”。达鲁对哲学及其传统教学模式不乏嘲讽,但也真正地投身于此,是她磨炼了年轻的普鲁斯特的头脑,并且培养了他对追寻事物更深层意义的热爱。
这门课程主要基于康德的思想,我们也许会说,普鲁斯特学到的不仅是事实,而且是事实的本质,即我们当下的个人感知无法认识的真正世界。康德的基本观点是,我们能理解世界,是因为当我们在感知世界的时候,世界基本上是我们心灵的产物。宇宙似乎是理性的,不是因为有一个圣灵在主导,而是因为我们把秩序强加于经验之上,康德称之为“现象世界”,这是人类的认知世界。与此对应的是“本体世界”——不是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而是世界本来的面目。本体世界是真实的,人类精神思考的对象即“物质”,但我们无法直接接触到物质,一旦我们观看或思考,物质就已染上了人的色彩。康德的理论的影响,首先是在思想领域及其与道德、美学的关系中,倡导一种非常严谨的教育方式;其次是人们相信有一个真实却不可知的宏大世界,即“真正的现实”,而我们早已被逐出了那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