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歇的时钟MOBI,EPUB,AZW,PDF,TXT,KINDLE
生命是什么?机器会拥有生命吗?
从古典机器人到当代人工智能,探求生命的本源问题。 机械狂人、蒸汽朋克、人工智能爱好者的宝藏之书。
鲜活逼真、荒诞离奇的自动发条机器人,让你眼界大开、着迷发狂,唤醒你心中美好潜藏的机器人情结。
永不停歇的时钟:机器、生命动能与现代科学的形成.jpg
18世纪中后期,这种实验以及思想实验快速发展,法国博物学者让–巴蒂斯特·拉马克著有专门的著作加以论述。由此便产生了一个重大理念,即生物体可能不仅仅是主动的,还是可以自力更生、自我改造的机器,其结构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第六章)。查尔斯·达尔文也引用了拉马克的观点,同时沿用了主动机械论的生命模型。然而,达尔文也继承了被动机械论生命模型,因为该模型隐含在一个由设计论发展而来的观点中,该观点对于达尔文的理论非常关键,即生物体能完美地“匹配”并且“适应”它们的生存环境。因此达尔文的进化论处在主动机械论和被动机械论模型的两难选择中(第七章)。
19世纪到20世纪的世纪之交,德语世界的达尔文主义者在讨论新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宗教和制度政治时,对达尔文的理论予以了全新的解释,他们去掉了理论中主动机械论的部分,形成了被动机械主义的新式达尔文主义(第八章)。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新达尔文主义方法虽属于被动机械论,但实际上却又暗含了主动机械论的一些观点,渗透到了生理、科技和工程运动等领域之中,称之为“控制论”(第九章)。通过控制论又建立了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学科,包括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数理生物学。
因此,这一早就被掩埋在历史之中的古老矛盾,在现代科学界中依然“暗流涌动”。它是生物学家和其批评者之间一直存在着冲突的根源。他们对于自然界中的表观和表观设计,以及目的论在科学解释中扮演何种角色,始终持有不同的观点。这些争论催生了有重大影响力的方法和原理,比如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自私基因”观点和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发起的运动,即将“天钩”(“天钩”指的是有明确目的的动力、力量或过程)这一概念从进化生物学中排除。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这两种对于自然界能动性的矛盾的理论在17世纪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一矛盾对于机器人专家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和其他人关于人工智能的“体现”“进化”和“行为”方法也有影响。本书的最后一章(第十章)针对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就其在近代及当今科学界的案例、讨论及研究项目进行了梳理、回顾。
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在其1962年出版的《科学变革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c Revolutions)一书中指出:在每一个阶段,科学是由占主导的“范式”(一种模型或方法)塑造的。这一范式会影响所有的科学研究,直至其局限日益突出、新的范式逐渐占上风为止。比如,日心说推翻了16世纪到17世纪的地心说。
这里我要说的并非是一种能够形成科学研究的单一范式,而是相互矛盾的原理和方法的交流与融合。这场争论的双方各自都是矛盾的,占下风的原理也并未就此从科学界消失。相反,它虽然在胜出理论的光芒下黯然失色,却仍然活跃。所以,两大相互矛盾的原理产生的冲突形成了对生命的科学解释。本书追溯了黯然失色的科学原理、能动性的内化、原理间的矛盾冲突和自然界禁用能动性这一系列的发展历程。认识这种矛盾就是要认清被历史进程所隐藏的智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