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MOBI,EPUB,AZW,PDF,TXT,KINDLE
两届费正清奖得主、经济史大家彭慕兰畅销20年的经典力作——说不尽的“大分流”,享誉世界的全球经济史里程碑式的著作。
扫除关于近代“欧洲崛起”与“亚洲衰落”的错误解释,提出现代世界体系形成的经典命题——为什么工业革命率先在西欧(尤其是英格兰)发生,而一度领先的亚洲经济却与“经济崛起”失之交臂?近代欧洲的经济奇迹是偶然还是必然?......
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jpg
看得见的手
欧洲与亚洲境内的商行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和“资本主义”
受到布罗代尔的影响,大部分历史学家都着眼于经济最顶端的大商行,指望透过它们来解释欧洲为何独一无二。然而,这些形形色色的论点(例如关于消费的种种论点),有时比本书第一部里探讨过的那些论点还不精确。这些论点根据一个明确且相当简单的“完全”市场模型或可量化的财富衡量标准,主张最有利于集中式资本积累(亦即“资本主义”)的条件,除了产权(包含牢固的金融资产所有权)和竞争性市场的普遍发展,还包括使某些人得以借由规避竞争性交换、限制他们的债务、取得垄断和包收税款等非市场性或反市场性特权来获利的作为。
由于这些说明资本积累如何“顺理成章”的论点往往彼此矛盾,因此难以拿来比较或讨论。尽管我们只要举出一个亚洲社会的案例,便可驳倒第二章里关于市场的那些论点,但关于欧洲独有之“资本主义”的论点,则需要拿更多样的案例来比较。更进一步来说,虽然我们在这一章里的确找到了一些欧洲真正具有的组织性优势,但在1800年前的世界,这些优势似乎只能应用在极少的作为上:主要是战争、武装长程贸易和拓展殖民地。因此,探讨这些议题,最终会把我们的目光导向欧洲境外贸易与殖民地拓展的政治经济制度。诚如我会在第三部分主张的,欧洲人在欧洲境外的活动在当时至关紧要,而这与其说是因为这些活动导致资金积累,不如说是因为它们大大增加了有形资源的供给。
布罗代尔已详尽说明,在前工业时代的整个旧世界里,大商人之间究竟有多少共有的特色。这些特色包括被他称为“资本主义”的几乎所有习惯作为:在“透明”的竞争市场外营运,把重点摆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彼此不需亲身接触的交易,使用信用制度来防止现金不足者(从资金不足的工匠到从事过多活动而资金周转不来的君王)与可能的竞争者打交道,在高收益的活动之间来回打转,等等。也就是说,资本家精于“把资本安插进不间断的生产过程(分配过程或许是个更为恰当的说法)”,而非精于哪种货物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