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百寶箱-免费阅读资讯-电子书PDF/EPUB/MOBI/TXT
乾隆的百寶箱-免费阅读资讯-电子书PDF/EPUB/MOBI/TXT
乾隆的百寶箱.jpg
作者: 賴惠敏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副标题: 清宮寶藏與京城時尚
出版年: 2023-11
页数: 400
自古以來,皮裘為上層社會地位的象徵,蒙元入主後中國冠服中多有毛皮,明代狐皮被視為奢侈品,貂皮、海獺皮、銀鼠皮等珍貴毛皮亦為民眾喜愛。明朝皇家和官員穿著的毛皮主要來自蒙古和女真兩地。1滿洲自努爾哈齊(1559-1626)時代和明朝之間即有貿易往來,其中以人參、毛皮為大宗。明代末期,宮中每年需用1萬張貂皮和大約6萬多張狐皮,民間也流行貂皮服飾,促成明與女真貂皮貿易長期持續發展。2清朝統治的帝國版圖擴張至喀爾喀蒙古,與俄羅斯接壤。十八世紀俄國每年輸入中國的毛皮達數百萬張,至十九世紀恰克圖與萊比錫為全球兩處毛皮貿易的重鎮。
康熙二十八年(1689)的《尼布楚條約》協議俄國商隊到北京貿易,之後俄國的政府商隊定期到北京貿易,大約三年一期。然而,俄國商隊往返一次至少需要三年時間,商團到北京也花費不少,俄國政府必須給使團兩年的特殊薪金、贈送皇帝和大臣的禮品,以及運輸費用,共約10萬盧布。相較之下,商人每年若拿出10萬盧布的資金投在恰克圖的貿易上,所得到的利潤比北京商隊得到的還要多些。3《恰克圖條約》規定兩國在邊界上建立市場,使得私商們獲得利潤。俄國商隊在乾隆二年(1737)之後仍然繼續來華,直到乾隆二十年(1755)才完全停止。商人的數目和貨物的數量不如以前,因這時期的中俄貿易重心轉移到恰克圖。4
中國北方地區寒冷,對毛皮需求量很大,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俄國不斷尋找新的毛皮產地,從西伯利亞到勘察加半島,進而向東進入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半島,獵獲大量皮毛。恰克圖貿易給俄國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稅收,1755年為193,173盧布,1800年增加到715,364盧布。恰克圖海關稅收在俄國關稅總收入中占了20-38%。大量毛皮和呢絨的輸入,使中國北方地區居民的衣著變得豐富多采,尤其是在北京,用俄國毛皮和呢絨做的衣服非常時髦,從宮廷顯貴到商民百姓都爭相穿戴。5
乾隆的百寶箱-免费阅读资讯-电子书PDF/EPUB/MOBI/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