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后的细节(套装共6册)
表面现象隐藏着暗逻辑,微小细节折射着大历史。
令人震惊的细节,藏在历史深处!
历史背后的细节(套装共6册).jpg
包含:
暗逻辑:张鸣说历史背后的细节
帝国的凛冬:银子、辫子和面子
图说微历史:细节中的中国史
二战的细节
蒙古帝国兴亡录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第五章 泡在历史里的中国
高压之下,友情薄如纸
我要讲的,是一个见于应劭的《风俗通义》里的小故事。东汉末年,宦官外戚轮流当政,政治昏乱。在外戚大将军梁冀当政时,尚书令刘矩因事触犯了梁冀,被降为常山相,不久,又被罢官去职。在东汉,尚书令原本是可以上朝独坐的要员,地位显赫,然而,一句话没说明白,就变成平民了。变成平民的刘矩,还不敢回乡。因为他的家乡在沛县,当时为梁冀的妻兄孙礼的地盘。那个年月,地方官权力很大,对于属下的平民,可以生杀予夺。刘矩如果回乡,被孙礼找个碴儿杀了也是白杀。没办法,刘矩投奔了他的好友彭城人环玉都。环玉都一向敬重刘矩,为刘矩安排了住所,招待得十分周到。
然而,有人跟环玉都说,你这样干,就要惹祸上身了。一来二去,环玉都害怕了,借故出门远游,把好朋友搁在家中。而环的家人则不把刘矩当回事,夏热冬寒无人问,饥一顿饱一顿的。如是者,过了一年。还好,刘矩命大,没有死掉。不知怎么回事,一年过后,梁冀又想起刘矩的好来了,就把他招回来重任尚书令。环玉都知道之后,十分惭愧,由此自绝。
其实,在两汉之际,古人对于朋友之道还是在意的。同样是东汉末年,“党锢之祸”的时候,张俭被祸,望门投止,为之破家者相望于道。只是说,张俭这样的清流,对抗的是宦官,满满的道义感。人们在挺身相救之时,容易被义气相激。而得罪了梁冀的刘矩,一来没有张俭那么大的名气,二来得罪的原由不明,让环玉都仅仅看在友情的面上,担着身家性命的干系,难免犹豫——说良心话,环玉都还没有落井下石,虽然自己离开了,家人招待不周,但毕竟养了朋友一年。
古代社会,一个“义”字,是被人们认真对待的。当年信息不通,交通不便,结交个朋友,相当不易。朋友之道,在人伦则为伦理关系之一,在现实则为珍稀的社会资源。即便如此,在乱世昏君佞臣当道之际,面临政治高压,多年的友谊也会变形,或者有可能变形。而现今社会,所谓朋友多为酒肉之交,闺密之交,虽然也可以算是社会资源,但在日常情形,只要利之所趋,背叛已是家常便饭,如果面临威胁,维持下去就成了白日梦。现在“义气”两个字也常挂在人们嘴头上,“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样的话,当然还是有人说。但实际上,漫说两肋插刀,就是在脚指头上比画着插根牙签,都是少见的。被重新提起的义气早已是明日黄花,不仅颜色,连味道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