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争先:第一次工业全球化-电子书PDF/EPUB/MOBI/TXT
万国争先:第一次工业全球化-电子书PDF/EPUB/MOBI/TXT
万国争先:第一次工业全球化.jpg
作者: [新西兰]马特耶·阿本霍斯(Maartje Abbenhuis) / [加]戈登·莫雷尔(Gordon Morrell)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 中科书院
副标题: 第一次工业全球化
原作名: The First Age of Industrial Globalization : 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1815-1918
译者: 孙翱鹏
出版年: 2022-11
页数: 312
第1章 概述工业全球化的第一阶段,1815—1918年
两百年前的世界与今天差异极大,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也是确凿的事实。我们的叙述要从1815年说起,在当时,全世界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农业社会,依靠土地或海洋的产出生活。农事历指导着他们的生活,从耕种、生长、收获,到捕鱼、狩猎、采集,数百年来一直如此。即使是城市居民(大约仅占当时人口的3%),他们的生活也仅限于某一地区或区域,他们的社会习俗、风俗传统与宗教活动都由其所处的社会与当局政府(可能是帝国、王国、部落或是共和国)所决定。掌握权力的通常是一小撮精英,其余的人则为这些精英服务。
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社会变化的步伐缓慢而审慎。抛开罕见事件——例如战争、侵略、政府更迭、饥荒、瘟疫或是自然灾害等,人们的生活相对而言是可预测的,但又常常伴随着动荡不安。绝大多数人一生的足迹,都停留在距出生地数英里的范围内。
但当然也有例外:既有商人、贸易者、海豹猎手、捕鲸者、银行家、企业家、地方官吏、外交官、探险家、殖民者、传教士、士兵和劳工;又有那些想前往大洋彼岸或新大陆追求新的人生的人;还有那些在迁徙途中买卖奢侈品与贵金属,交换新发明、新知识和各种作物,并带来各种疾病和病原体的人;更有那些被迫离开故土的人。长途旅行耗时漫长、花费不菲、依赖天气并且常常危机四伏。举例来说,当时从伦敦坐船前往纽约耗时三到四周,有时甚至更久;从伦敦去往印度则要整整六个月。新闻、信息与信件的传递速度同样缓慢:在陆地上运输依靠人力、马或骆驼,在海上则依靠航船。
然而,在近300年的进程里,大西洋两岸的经济实现了互补。成千上万的欧洲殖民者将糖、咖啡、棉花、靛蓝和水稻带到美洲,他们发动战争,驱逐了美洲的原住民,建起一座座种植园与定居点,引进非洲黑奴和欧洲契约劳工来完成劳役。这些人制造的产品,则搭载在将这些奴隶送往“新世界”的同一艘船上,被送回大西洋彼岸的欧洲与非洲。据估计,在16到19世纪,共有1200万名非洲黑人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被运往大西洋彼岸。这种强制劳动使整个欧洲富裕起来,历史学家所谓的“大西洋世界”也正是以此为核心。
与此同时,位于亚洲、疆域辽阔的清朝,将丝绸、茶叶、香料、黄金、瓷器、地毯以及其他奢侈品卖给亚洲、中东与欧洲的精英阶层,从中抽取税款,获利颇丰。到181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一,红着眼的商人来到中国的港口,买下各式各样的货物,而中国则从中获取巨额利润。欧洲的白银多出产于拉丁美洲,而其中近三分之一最后都流入了中国,用以支付、购买这些奢侈品。
万国争先:第一次工业全球化-电子书PDF/EPUB/MOBI/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