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深渊-鲁迅十二论( 江弱水)-免费阅读资讯
天上深渊-鲁迅十二论( 江弱水)-免费阅读资讯
天上深渊-鲁迅十二论.jpg
《野草》的听觉艺术
现在我们来讲《野草》中的音乐。鲁迅在美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但不见得懂音乐。他写过一篇《“音乐”?》,那是讽刺徐志摩的故弄玄虚。尽管没有专业的音乐修养,并不妨碍鲁迅用语言文字为我们谱写出最深邃精妙的乐曲。
《野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黑洞般的存在,是最难懂的文本,因为鲁迅处理的是他自己都没有答案的主题。我们读《野草》,能感觉到鲁迅内心中最幽暗的部分,那种疑难、困惑、绝望、虚无等等东西的综合。所以《野草》读起来特别困难,而困难本来就是某种艺术的特别的品质。
一般认为,艺术就是要表现美。我们把对自然和艺术的欣赏都叫作审美,把西方的aesthetics译成“美学”,而其实应该是“感觉学”。中文所说的美,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漂亮。但美或漂亮未必是艺术的最高标准。比如中国书法,绝不是以谁的字写得漂亮作为评价高下的标准。唐四家的褚遂良、欧阳询,字最漂亮,把汉字的结体表现到美的极致,可为万世之楷模。但宋四家的字就不以漂亮不漂亮来论了。苏东坡的字被戏称为“墨猪”,可见与一般人眼中的好看无缘。明末四大家的字就更谈不上漂亮了。还有黄道周、倪元璐的字怎么能说好看呢?王铎的字好处也不在这里。所以,熊秉明说,中国书法最高的境界其实是孙过庭《书谱》里的四个字:“人书俱老”。用里尔克的话说,“诗不是情感,诗是经验”。过去的世代老人经验多,所以,“人书俱老”即能表现人生经验的丰富性,而不单单是展示所谓美。我们看看杜拉斯《情人》那个著名的开头好了:
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王道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第1页。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同理,说老杜是千古诗人之宗,也不是因为他写得美,而是因为他反映的经验太广阔、太深沉,而且他的文字足以应对这一切。忧伤、惆怅、悲哀、恐惧、惊悚,杜诗经常给我们的这些感觉,其意象之丑拙、声律之拗涩,和从卑微粗陋的事物中发现诗,都不是一个“美”字所能概括的。所以美学或审美并不总是跟完善、舒服、愉悦相联系的,反而经常带来的是不爽、不适、不满。树木没有阴影,花朵从不凋落,但那只在美丽的童话里。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罪之花,《野草》的故事也不是好的故事。陆游有一句诗,“诗到无人爱处工”。人家都不喜欢了,那就好了。绘画和音乐也往往如此。
一、悖论的拧巴
《野草》是散文的形式,诗的内涵。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说过: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见《罗念生全集》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30页。
散文的形式不应当有格律,也不应当没有节奏。演说有了格律,就没有说服力(因为好像是做作的),同时还会分散听者的注意力,使他期待同样的格律何时重复。……可是没有节奏,又太没有限制,限制应当有(但不是用格律来限制),因为没有限制的话是不讨人喜欢、不好懂的。
作者: 江弱水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鲁迅十二论
出版年: 2023-8
页数: 264
定价: 68.00元
天上深渊-鲁迅十二论( 江弱水)-免费阅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