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事物的转译电子书下载

作者: 张宁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启微
副标题: 近代上海的跑马、跑狗和回力球赛
出版年: 2020-8
页数: 504
定价: 79
装帧: 精装

异国事物的转译——近代上海的跑马、跑狗和回力球赛.jpg
异国事物的转译——近代上海的跑马、跑狗和回力球赛.jpg

上海跑马总会会员

上海跑马总会成立初期会员人数有限,1870~1880年代仅一二百人,参加者多为兴致勃勃的年轻人。养马、骑马在英国国内极为昂贵,只有贵族乡绅才负担得起,而来华英人多半来自中产阶级下层甚至劳工阶级,在国内鲜少有机会接触此运动。但是来华之后,他们的社会地位因租界的殖民性质而往上提升,遂对更高阶层的生活方式产生模仿之意。加上蒙古马在中国价格相对便宜,连一般洋行职员都负担得起,养马、骑马遂成为抵华新手最热衷尝试的运动。

譬如,1863年来华加入中国海关的包腊(Edward Charles Bowra),甫抵津海关便兴奋地写道:“这里一匹好的蒙古马只要8英镑,或者洋40元,再加上每月5元给马夫、5元买秣草,每月只要两英镑,就可拥有国内每年一百英镑才能得到的享受。”[118]1885年来沪任英商泰兴公司(Lane,Crawford & Company)账簿间职员的里德(H. H. Read)说,当时洋行新进人员的月薪可达200两,中国因物价低廉,这样的薪水不仅生活阔绰,每月还可匀出12元左右养一匹蒙古马,再以28元买一套上好的斜纹软呢西装。[119]

由于上海跑马总会规定马主和骑师必须为会员才能在跑马厅出赛,是以这些兴致勃勃的年轻人便成为该会的基本成员。租界成立初期外人社群人数有限,一开始入会并不困难。1871年时入会费仅5两,另缴交年费15两便可使用跑道练骑,[120]并在冬日清晨享受一杯热腾腾的咖啡。[121]入会的目的既在于出赛,加上人来人往,每年入会与退会者都不在少数。譬如1885年退会者31人,新加入者26人,会员人数维持在226人;[122]1890年退会者22人,新加入者30人,会员人数略增为236人。[123]这些数据显示,早期上海跑马总会仅是马主或骑师必须加入的组织,而非身份形塑的工具。不过到了1890年代这种情形开始出现转变,主要原因是该会财务状况的改善。

上海跑马总会成立初期财政颇为困窘。1862年兴建的大看台等建筑规模过大,不仅积欠怡和洋行大班耆紫薇(William Keswick)一万两巨款必须偿还,[124]就连跑道也仅拥有部分股权,每年还需偿付700两左右的租金方能使用。[125]经过多年的分期付款,1873年终于还清耆紫薇的欠款,[126]1878年又取得跑道投资人25股中的23股,不必每年再为使用跑道而支付庞大租金。这时才可以开始考虑如何改善跑道和场地了。[127]

上海跑马总会由亏转盈的真正转折点出现在1888年。该年在麦克列昂的主持下,上海跑马总会决定引入“赢家分成法”。原来在英式赛马中,赌马与观赛为一体的两面,赌博使赛事更加刺激,观看则让输赢更具成就感。由于赛马的乐趣同时来自观看与下注,上海外人社群打从一开始便允许场内小赌,“以为友谊竞赛的刺激”。[128]最初地点多在德国总会或上海总会所设的临时帐篷内,金额十分有限。[129]但随着外人人数增加,赌金随之增大。到了1888年5月,上海跑马总会开始引入一种新的下注方法——“赢家分成法”。[130]

这种方法系1860年代由一位深具商业头脑的法国人约瑟夫·奥勒尔(Joseph Oller)所创,特色在于奖金分配的办法与众不同。当时欧美各赛马场下注多由博彩业者负责,由其依风险自定赔率与赌客对赌。“赢家分成法”却是将下注移至赛马场中,由场方负责赌金的收集与分配,而奖金分配系将所有下注金额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后,再由得奖者均分。这种赌法为赌客与赌客对赌,场方仅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故奥勒尔于1867年将之命名为“Pari Mutuel”,意即“互赌”或“赌客之间相互下注”。这种赌法随后传至英国,此后英文世界便大致以“pari-mutuel”形容这种新式的下注法,[131]中文一般译为“赢家分成法”或“同注分彩法”。

标签
历史 社科
本站书籍信息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出版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网站本身并不存储相关资源文件,若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邮箱1093067294@qq.com,站长一经核实立刻删除!